“變化超出了我的想象!”8月25日,時隔多年再次來到銀川市興慶區寧靜園小區,50多歲的李濤感慨道。
通暢的小區、平整的道路、保溫的墻面、休閑的座椅……點點滴滴的變化帶給李濤驚喜,故地重游一圈后,李濤卻發現少了樣東西。
“咦!18間閑置車棚怎么不見了?”
“拆了,變成小微公園了!”小區居民回答說。
寧靜園原本是4個獨棟散居樓宇,由于建設年代較長,設施陳舊、老化或缺失、路面坑洼等問題突顯,其中包括18間閑置車庫帶來的環境衛生問題。“車庫閑置時間一長,慢慢地變成了垃圾堆放點。”居民董海霞說,居民對此意見很大。
居民的意見,社區了解后想方設法解決。為了消滅這個衛生死角,興慶區鳳凰北街街道主動聯系車庫主人協調拆除。
拆除后,留下一片空地。這片空地如何利用,著實讓街道傷腦筋。
去年,小區列入興慶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不但改造了小區內道路、給排水、通信等基礎設施,而且新建了自行車棚、文化亭、衛生間及休閑設施。
借著改造的機會,街道向居民征詢意見:空地用于建停車場還是建小微公園。街道把選擇權完全交給了居民,結果,多數居民選擇建小微公園。
接納居民的意見,興慶區在對寧靜園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時在閑置的空地上修建了一個小微公園。
“之前,小區連塊綠地都沒有。現在,推窗便可見到綠,醫院、大學設在家門口,生活寧靜愜意。”董海霞說。
不但如此,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同時,興慶區完善安秀社區市民驛站配套服務功能,開設老年大學分校、中醫院托管基本衛生服務點、老年活動服務站、紅色文化廣場等,形成了便民服務“15分鐘生活圈”。同時,引進銀房物業進駐為居民提供專業的物業服務。
興慶區共有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723個804萬平方米。近年來,興慶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強化黨建引領、聯動共治、驛站服務、特色示范,老舊小區實現了由失修、失管、失養“三失”到有組織、有陣地、有物業、有活力、有特色“五有”轉變,讓居民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樂,累計投入資金約8億元,改造老舊小區341個,完成改造373萬平方米。2021年繼續投入2.42億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9個,涉及居民樓115棟,改造面積37萬余平方米,惠及群眾1.5萬人。(寧夏日報記者 喬素華 王沛瑤 文/圖/視頻)